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越南的Bob Dylan與民歌之父~鄭公山
‧南向跫音 2008/08/16

他的人,曾被美國民謠之后瓊.拜雅(Joan Baez)譽為「越南的Bob Dylan」……
他的歌,曾被日本 NHK電視台選為主題曲,也曾被台灣資深玉女歌星尤雅翻唱過……
他的死,更被美國紐約時報、英國BBC譽為是自越南國父胡志明逝世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喪禮……

【文/南向跫音】

他的人,曾被美國民謠之后瓊.拜雅(Joan Baez)譽為「越南的Bob Dylan」……
他的歌,曾被日本 NHK電視台選為主題曲,也曾被台灣資深玉女歌星尤雅翻唱過……
他的死,更被美國紐約時報、英國BBC譽為是自越南國父胡志明逝世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喪禮……

招牌的黑框眼鏡、深鎖的眉頭線條,鄭公山不僅令越南人懷念,還要進而來供奉祭拜。不知哪位好心人怕香爐被雨淋溼,還特地用塑膠袋將之保護。(攝影/南向跫音)









我第一次見到鄭公山,是在今年的四月,當時我並不知道他是誰。那時剛好有親戚從台灣來找我,我的待客之道就是帶她們到「平貴」(Binh Quoi)看看走走。平貴,這個用蕉影、新荷、陶甕、水蓮、竹篙、茅草、水車……妝點出來的濱水休閒渡假村,沿著蜿蜒的西貢河畔而建,遠離了胡志明市的喧囂吵雜。別看它中文名ㄙㄨㄥˊ,1975年越南解放前這裡可是達官將領們的高級別墅區,當年素有「小夏威夷」之稱。1994年越南政府將平貴重新規劃對外開放,十多年來一直廣受當地人與觀光客的喜愛。

我去過平貴好幾次,但四月初的這趟半日遊意外讓我發現一間小屋。小屋雖小,但照片、樂譜、手稿、書信、自畫像、唱盤、CD、書籍等卻擺設的錯落雅致,等到我知道小屋是用來紀念曾被美國民謠之后瓊.拜雅(Joan Baez)譽為「越南的Bob Dylan*」──鄭公山(Trinh Cong Son,1939-2001)時,已到了荔枝盛產的季節了。鄭公山,這位以嗜菸好飲聞名的作曲家,生前非常喜歡平貴,1999年他在這裡成立了Hoi Ngo Club,號召一些喜愛音樂與藝文的人士在此聚會交流,一時蔚為風潮。

★Bob Dylan,1960年代美國著名的反戰歌手與詩人


平貴,從一尊銅雕的角度來看如織的遊客。(攝影/南向跫音)

鄭公山,童年時汲取了越南中部的泥土芬芳。1957年,18歲的他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卻以一把吉他、一首〈濕潤的睫毛〉(Uot Mi)闖出了他日後憂國多舛的音樂生涯。1967年,美國總統詹森決定對越戰擴大加碼,投入了近50萬人次,當時已從師範學校畢業的鄭公山和女歌手慶璃(Khanh Ly)有感於時局艱困,開始不分晝夜在西貢大學的校園唱起反戰歌曲。他的曲是那麼地優柔,詞是那麼地真切,創作題材涵蓋愛情、鄉土及和平,因此跨越了日內瓦條約訂下的那條北緯17度線,當時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越北越,人人都喜愛他的歌,因此有人形容他的音樂就像是Woody Guthrie吉他上寫著的:This Machine Kills Fascists。無奈他的政治立場與親共色彩,引發了南越當局的不滿,情治人員多次上門警告,最後他的歌曲全面查禁,人們只好私底下偷聽並秘密進行流傳。1968年,美國紐約時報曾報導過他的人與歌,這是他首度躍上國際媒體的版面。1969年他在日本獲頒金唱片獎(Golden Disc Award),隔年,他與女歌手慶璃一同受邀前往日本大阪的萬國博覽會演出,還發行了首張日文專輯。

鄭公山創立的Hoi Ngo俱樂部,位於胡志明市平貴一區。(攝影/南向跫音)

1975年越南解放後,鄭公山因受到家人逃往加拿大以及慶璃逃往美國等因素拖累,被下放勞改,作品再度被禁,所幸後來獲得平反從此並在越南擁有崇高的地位。1978年,他的名曲〈昔日的艷麗〉(Diem Xua)被日本NHK連續劇《西貢來的妻兒》(サイゴンから来た妻と娘)選為主題曲,日文曲名是‘Utsikushii Mukashi’。台灣資深玉女歌星尤雅的〈吉他聲聲喚著你〉,就是從鄭公山〈昔日的艷麗〉原曲翻唱而來。1999年他接受法籍越裔導演陳英雄(Tran Anh Hung)的邀約,參與電影《夏天的滋味》(A la verticale de l'ete)的配樂工作,2000年這部電影入選了法國坎城影展的推薦電影以及台灣金馬影展的推廣系列。

鄭公山一生創作歌曲超過600首,許多歌曲都被翻成英文、法文、日文等,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有的與他近身接觸,有的乾脆當起譯者,足見鄭公山的音樂是跨越國界的,人品是有目共睹的。Richard Fuller30多年前就與鄭公山相識,從那時起,他便著手將鄭公山的曲子翻譯成英文,回到美國後他不僅可以隨心所欲的用越文或英文自彈自唱,同時也藉由音樂讓美國人了解到越南人並不都像越共那樣可怕。近兩年這位山姆大叔還接受了越南電視台的專訪,他在攝影棚裡盡情地演唱他最愛的鄭氏名曲,現場氣氛讓人動容,尤其他的越文發音更讓我家萬媽誤以為是鄭公山本尊再現。另一位德國的粉絲,Frank Gerke,1993年來到越南,因緣際會下結識了鄭公山,兩人並在1997年歃血為盟、義結金蘭,當時大師親自給這位日耳曼義弟取名為鄭公龍(Trinh Cong Long),「鄭公」兩字想必來自鄭公山,而「龍」則來自Frank出生的生肖。這對哥倆好直到大師死前都維持著良好的友誼。

左:鄭公山的自畫像頗有立體派的味道。從他彈吉它的pose以及右上角那張有如希臘名導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電影場景的照片看來,他絕對是一個異性緣極佳的才子。
右:鄭公山優柔的詞曲與慶璃獨特的嗓音,是許多中年越南人共同的記憶。(攝影/南向跫音)

聆聽鄭公山的歌,恐怕不好以現在流行歌曲的標準去論斷,你必須要以一種民歌的角度去欣賞,才能聽出那股屬於時代與光影的韻味,這也是我爲什麼自作主張把他封為越南民歌之父的原因。除了之前提到的〈昔日的豔麗〉Diem Xua,其餘的這些或許可作為入門的導聆:〈母親的歌〉Ca Dao Me、〈黃皮膚人民之歌〉Ca Khuc Da Vang、〈白色的夏天〉Ha Trang、〈搖籃曲〉Ngu di con等。另外鄭公山還有些歌曲被翻成法文,據說在法國很紅,例如:〈Les chemins de ma vie〉越南原名Mot Coi Di Ve,還望旅居法國的網友讀者們能幫忙證實是否確有其事?

2001年4月1日,就像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詩裡的殘酷的四月,這位終身未娶的一代大師因糖尿併發症不幸病逝於胡志明市,得年62。出殯當天,數千名群眾自動自發前往弔唁,有的步行有的騎車,隊伍綿延好幾十公里,據說是自越南國父胡志明逝世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喪禮,英國BBC、美國紐約時報都曾專文報導。2004年,他死後的第三年,追贈獲頒世界和平音樂獎(World Peace Music Award),同時開始有人打算將他的生平拍成電影。正當這位國寶級音樂家長眠地下之時,他的家族決定從2008年開始要求所有鄭公山的音樂作品都要抽取版稅,此舉一出引發各界爭議,至今尚未平息。無論如何,鄭公山的音樂仍是膾炙人口、傳唱不墜的,你隨便去一間越南唱片行看看,架上都陳列著他的專輯。自他逝世後,每年忌日前後,平貴的Hoi Ngo俱樂部都會舉辦他的追思音樂會,參加的人數總是居高不下,至今已經邁入堂堂第七屆……。

竹簾上的鄭公山,與他的成名曲〈濕潤的睫毛〉(Uot Mi)樂譜。(攝影/南向跫音)

鄭公山啊,你的音樂即使到了現在還是很多越南人行車必放的專輯呢,您若有知,九泉之下應會舒眉展笑吧!

鄭公山相關網站:
.http://tcs.nhacso.net,越文網站
.http://www.trinh-cong-son.com/index.html,英文網站
.http://www.tcs-home.org/index_html-en/view?set_language=en,可找到鄭公山的音樂、手稿、畫作、照片等
.平貴休閒度假村網站:http://www.binhquoiresort.com.vn/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Well, all I can say is. Im hungry.

匿名 提到...

I truly appreciate it.